资讯新闻
news center怎么让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有传播力?
来源:www.xmheigu.com │ 网站编辑:黑谷 │ 发表时间:2016-11-25 15:45
怎么让公众号的内容更有传播力?
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微博,内容为王这条法则还是能够横行霸道。当然同一堆内容放在不同的渠道,需要修修剪剪,让内容去适应渠道,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。
有些人做公众号的内容比搬砖还痛苦,每天体能透支,榨干脑汁,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。其实搬砖也要有技巧,不转变观念就只能愚公移山。要想让公众号内容有更大的威力,下面两个关于微信内容的思路,我觉得可以参考下。
一、仅满足阅读需求的公众号,跟咸鱼有什么区别?
首先,微信是移动端产物,主要服务于碎片化时间,浅阅读、多互动才是王道,所以它的内容消耗要求轻松好玩有趣,太严肃你就死翘翘了。所以,把公众号当做专业媒体来做,做到蛋蛋碎掉也干不过漫山遍野且高精专的内容客户端。公众号更应该满足使用需求,而不是阅读需求。也就是说,做微信公众号的目的应该是服务,而不是阅读。
况且,公众号本身在内容展现上天生残缺,很难把海量内容组织成一个体系,只能每天供应零零散散的快餐内容。反而在服务功能上如客服、技术开发等等有很大的发挥空间。所以,好好地在服务上花心思比较不容易被取代。
二、内容并不单指文章
内容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,它不仅仅是文章,还有图片、音视频和游戏、工具等等。简单来说,在公众号上,所有你看的、听的、玩的、用的都是内容。
所以,微信上的内容可以这么尝试
1、激活素材库
公众号的素材库就是一个存放内容的地方。而这个素材库不应该成为一个仓库,而应该成为半个客服。
很多人都会围绕公众号问各种各样的问题,其中有些问题重复非常高,素材库里面首先要存放这些重复度很高的问题,设置自动回复。也就是说,FAQ的内容都要在包含在素材库里面。
2、功能性内容
功能性内容主要指的是一些实用工具,这可以在微信菜单里面长期存放。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查询和计算,查天气、查路况、查航班、计算投资收益、计算房贷车贷等等。接入这种工具,可以让你的公众号更有用,可以很好地弥补推送内容的不足。
3、粘性内容
功能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用,粘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趣。常见的增强粘性的内容就是各种小游戏、测试问卷,让人来了有东西玩。
粘性内容和功能性内容不能仅仅是接过来就可以了,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,或者完全自己设计,其中要包含品牌形象,而且要发挥它们的营销作用。例如可以用小游戏来做活动,玩游戏赢奖品。
4、让技术推动内容
前面提到过,微信的技术开发空间是很大的,经过一定技术开发的公众号可以变成一个很智能的东东。例如信用卡的各种账单提醒、航班提醒、定期红包奖励、多客服功能等等,贴心、自动化,让粉丝产生深深的依赖性。
更上一层楼
如果编辑这一块有足够的劳动力,或者有点闲钱在手,往以下两个方向走会让你的公众号爬上一个新的高度:
1、做栏目
对你的内容进行细分,做成特定的品牌栏目,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可信度和权威度,而且会让人觉得你的内容供应链很强大。例如,APP每日推送会有每日技巧、社区趣事等等。
2、UGC或众包
就是让粉丝或者行业专家为你贡献内容。做的比较成熟的,自己的内容和外部贡献的内容应该各占一半。接入外部人力资源,是做大做强的一个转折点。
最后弱弱地唠叨几句:
新媒体内容,除了一切媒体内容的要点要把握外,还必须在撰稿、组稿前,考虑其使用性。用户读完之后,下一步行动也要满足。
所以,内容引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。从你的粉丝关注你的那一刻起,你就要一步步引诱他,让他想要更多。引导是没有终点的,因为你的转化路径是一个个循环,有了第一次购买, 还有会第二次、第三次……第N次,总之要让他在那些转化循环中来回转悠。
我们关注公众号,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,除了直接的物质利益,还可能是因为这个公众号能够取悦自己或者教育自己。然而做公众号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粉丝喜欢你,而是要跟粉丝进行利益互换。所以,你的内容,无论是明着来还是暗着来,都要想办法让粉丝掏腰包。你的内容,要牢记目标,笑里藏刀,把流量往生意场上导。公众号中的内容,是直接作用于用户的,而不是聚拢眼球的花瓶,所以尽量不要在微信上卖广告,这门生意划不来。
转发超过10万的段子是怎么写的?
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转发起来?一共有三个半的原因
第一,叫做喜闻乐见。
就是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。通常来说呢,可以总结为这人活得比我还惨。
比如说像周星驰、卓别林都是这种类型,最近特别火的韩国漫画赵石也是这种类型。
微博上有个段子手叫银教授,他是特别擅长这类梗的。举例,这个段子:
想起当年求婚的画面,现在还历历在目,当时是女友生日,
她吃着蛋糕,突然吃到一粒钻戒,随即害羞的对我说:“我愿意嫁给你。”
后来我们就结婚了,毕竟,
我无法拒绝一个自己掏钱买戒指藏在蛋糕里的女孩。
你之所以会笑呢,归根结底是因为你觉得她很惨。这个微博被转发了一万多次。
比如说:
你还是不要减肥了,这样你还可以说自己丑是因为胖。这样的脸梗。
再比如说:
只要能和你在一起,住多大的别墅我都愿意。哪怕再多风雨,哪怕坐着宾利。
就算每天吃山珍海味也毫不畏惧,就算每夜都纸醉金迷也在所不惜。我只想有这样简单纯粹的爱情,就够了。。这样的钱梗。
比如说馋梗,单身梗,这些都是些要么自嘲,要么嘲讽一些比较惨的东西。
第二个叫做感同身受。
就是说,这说的不就是我吗?是一种强烈的对号入座感。
最直接的就是一些北漂的文章,一些同行加班猝死的消息等等。
比如说最近微博上特别火的,阅读超过10亿次的大叔吐槽星座,
是一个叫同道的人写的吐槽星座的系列,你只要看到你的星座呢,
就已经很早的对号入座进去了,所以你能感觉到是在说你。
比如这个段子:擅长冷战的,且绝不主动说话的,天蝎、金牛、摩羯;
会冷战但一哄就好的,白羊、水平、天秤;
不喜欢冷战但就喜欢你哄,巨蟹、双子,剩下的星座都他妈在哄你们。
这个微博被转发了7万多次,不管你觉得他是对还是不对,只要提到你的星座,
你就很快就对号入座进去了。
而且最后一句话,仍然是一个他比我惨的句式。
再比如说一个很有名的微博段子手,叫做小野妹学吐槽,他是特别擅长这个梗的。
比如这个段子:100元的衣服和200元的衣服,我们外行根本分不清,得上千才能摸出是好料子;
500元的假包和2万元的真包,出去唬人都一样,气质好的姑娘背个假的也像真的。
反倒是煎饼果子,3元普通的和5元加肠的,一口咬下去就知道;
吃米线,8元全素的和20元三种荤菜的,幸福度差几条街。
该投资的显然是煎饼果子和米线。
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大概3万八千次,它注定被转发的很广,为什么呢?
它是帮大家去相信一个大家想去相信的东西。
因为它给你的偷懒、馋嘴、穷找到了一个特别理直气壮的好借口。
再比如说,明星结婚了,大家相信了自己的爱情,明星离婚了,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爱情,
名人去世了,感慨自己曾经的时光,名人生病了,感慨自己和亲朋的身体。
所以说,这些内容都是通过某个场景和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同感,
让人知道,啊,说的就是我啊。
名人效应
第三个,叫MARK一记,这玩意儿对我有用。
这种是比较好操作的,因为有用就行。
有价值
比如一个书单,一个游戏攻略,一个下载地址。都可以解释说叫对我有用。
比如有个微博叫APP菌,他就是每天在推荐好玩的APP。
大家也不在乎他是不是广告,都非常爱转,因为这玩意儿对我有用,
这东西基本是就可以理解为早期的简报。
包括成功学和鸡汤,对他来说,都是叫“对我有用”,尤其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人,
和那些刚刚进城务工的人。对于刚刚进城务工的人来说,他们是有文化需求的,
但他们并不能分辨什么是好文化,什么是坏文化。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对他们来说就是文化。
第三个半,是如此简单,就是转发抽奖。
我们来重新看一下,这三个半原因,
第一叫新闻乐见,就是这人过得比我惨;
第二,感同身受,说的就是我;
第三,叫MARK一记,这玩意儿对我有用;
第三个半,转发抽奖。
我们自己做内容的时候,都会卡一下是否符合以上一个或两个的内容的点,
如果一个都不沾的话,我们就会判断,一定火不起来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,这些原则都在讲一个关键词,比我惨,对我有用,跟我一样,这里核心词就是一个我字。
你会发现,网民们都自私极了,这也是网民为什么会喜欢SNS的原因,因为这里他会释放很大的权利,他是这里唯一的国王。
大家可以关注、评论、转发,我想关注你,就关注你,我喜欢你,就可以转发支持你,
不喜欢你就可以评论骂你,我都会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,我根本不会去看一些新闻网站。
因为我喜欢的东西,在社交媒体上都有人转发来给我看了。
而那些看似不追求个人利益,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就不会存在。
事实情况通常是,不注重个人感受的人根本就不存在,这些老管家要么是个贪污犯,
比如大宅门里的老管家;要么是个地下党,比如北平无战事里的老管家。
每个人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面,在每个小圈子里,他又扮演着他的分工,他身上有些标签。
尤其是对那些他在乎的人来说,他需要成为他想成为的人,这就是他的标签。比如说我是某某粉丝,我喜欢某个明星,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真正的脑残粉,
而是通过我喜欢谁这个标签,来标示自己,来展现我有什么特质。
我喜欢摇滚,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伪摇滚,只是通过我喜欢摇滚来证明我很ROCK。
比如我通过喜欢文艺电影来证明我很文艺,通过转发最新的段子来证明我很有趣很好玩。
当然不可否认你真有喜欢的部分,可是不可否认,你在通过自己的喜欢来表达和产生你自己的优越感。
其实非主流也是,在他们的圈子里,他们就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勇敢、叛逆。
只是受困于眼界和审美的区别呢,他选择这个方式。
比如说图上这三个少年,他们走在大街上,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,
他内心这种老子根本就不在乎你们的看法这种。
他想表达的是:我很勇敢,你们都不敢。
就这种情况下,他们是有优越感的。他们想成为这样的人。
所以呢,社交媒体特别容易去展示你的标签,
放大你的标签,反复你的标签,隐藏你不想要的标签。
他会特别容易的把你展现成一个你想成为的人,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点很难。
所以我们在平时去做内容的时候,或者去设计产品的时候,就要想我有没有替阅读者和使用者考虑,
为他考虑了什么问题,替他表达了什么,给他贴上一个什么标签?
如果你有意识的在做内容或设计产品,哪怕你做的不够好,但也不会太差。
但是,迎合网民会变low吗?
我不这么看,倒是很乐观,比如说200多年前,欧洲的识字率不足10%,有欣赏能力、发声能力和购买能力的人,
连百分之十的百分之十都不到,也就是说,当时的所有广告也好、文学创作也好,是迎合了百分之一的人。
大浪淘沙下来的自然是好东西,而我们现在的中国人,全部识字也不过几十年,
现在每个人都有权去决定下载量、点击量、转发量,但是他们进步很快,他们是在进步的。
比如你去翻翻自己QQ空间或人人,绝对会看到一个自己一定不会转的内容。
而我们的父母,他们刚刚进入朋友圈,他们就在转发这样的东西。
并不是说他们就喜欢这样的东西或者认为这东西是对的,而是他们还没看够,这些东西五花八门,特别容易迷惑人。
不是我们不信了,而是我们笨过,现在又变聪明了。心灵鸡汤也不是我们不爱喝,而是喝得太多,喝饱了。
像现在骂那些砸日本车的人越来越多,无脑抵制日货的日越来越少。
地震的时候骂人的越来越少,帮忙的人越来越多。现在出事,能判断出是不是谣言的人也越来越多。比如前几天那个骆驼跪下那个事儿。
大家有没有发现,像《我是歌手》这样的节目里面,他给资深的贝斯手、架子鼓手都抖标注上名字。
这个时代,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有实力的人了,像《北平无战事》这个电视剧,
这两天刚刚完结,从商业上来说他几乎一无是处,几乎全是男性,在一个屋子里讲话讲一两集,复杂的机构名称。
但是他通过数据来表明,他最后的结果是高于大家预期的。
因为他是好东西,他的生命周期会非常长,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,其实已经二十年了,现在还在赚钱。
大家现在做内容,觉得网民好像不喜欢好东西。我其实是觉得,是因为没有好内容出现。现在做内容的人,怕市场就像怕广电总局审查一样进行自我阉割。他把他们以为大家会喜欢的东西塞进去,把他以为大家不喜欢的东西拿掉,他们是在迎合和媚俗,
反而做不出好东西来。其实网民是有审美能力的,只要你做出好东西来,网民是可以接受的。
总而言之,网民是自私的,同时网民是在进步的。网民需要越来越好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品位,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机会。
你想,有几亿的网民正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品位,需要通过更好的品位来证明自己在圈子里的优越感。
现在,全国只有几千家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,有几万个原创作者在创作好的故事,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好故事,
而理直气壮地去表达我喜欢这些好故事,也是我们这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展示优越感的人最大的幸福。
版权所有:黑谷软件
转载注明来源:怎么让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有传播力?
本文版权网址:/zhishi/yingxiao/20161125/213.html
免费试用
专注于汽车服务行业,10年行业经验,专业的汽车维修管理软件服务商